张守田,suncitygroup太阳新城航空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,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使用与维修,编写专著教材10余本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
记者:同学们都说您非常亲切,常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这是您和学生的相处方式吗?
张老师:杨佐院长曾提出对待学生要像自己孩子,所以我对待学生无论学习好坏都是一视同仁,当你和学生走近了他自然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学习、生活和困惑。老师在提高业务能力、教学水平、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,在他们彷徨迷茫的时候我会给指导、关爱,哪怕只是给予一句温暖的话、一个关心的举动,这都会对他内心起到积极作用。

记者: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,您觉得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体现在哪里呢?
张老师:现在有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不规范,经常会有迟到的现象,我一般都会早到教室甚至第一个到,相信这对学生带来的是无形、潜移默化的影响,学生慢慢就会意识到要提前到或者至少准时到达。另一方面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,事事尽力做好,在着装、身体语言和仪表要大方得体,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。
记者:许多同学大一时就已经加入航模队,在航模队的经历会对他们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有帮助吗?
张老师:航模队里学习的是很具体的技能性东西,但专业课学习不是学这些,譬如像学习开车,师傅教你什么时候挂挡什么时候踩油门,但你会开车并不知道变速箱是什么样的和它的作用,而学校教学的是这些知识性的。当然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接触过,所以对此感兴趣就积极主动去学,会有促进作用。但也有的同学不能合理分配时间,长时间沉迷在社团工作里继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。我也会对这些学生提出要求,荒废学习最终导致自己无法毕业是失败的,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业负责,权衡好社团与学习的关系。
记者:在课程考核上,您更侧重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理论知识?
张老师:两个方面都重要,很难说侧重哪一方面,因为都有实际训练,课堂上要理论联系实际,在实践中也运用到了基础理论,实际上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,不能把它隔离开。有时去拆装一个部件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去查书看理论。又或者在看书时,书上的图先是脑海中想象,再到实际中操作就更清楚每一个零件在什么位置。工科学习离不开实践,在实际教学中会有意加强学生这方面训练,但毕竟是实训试验,这可能和未来工作不是十分契合的,所以还要培养学生能力、让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。
李克强总理说要大众创新,万众创业,在好的政策下学生可以大胆畅想,敢想敢做,也许不一定每次都成功,就算失败了,找到失败的原因也是一种收获,而我们学院航模队现在已经有三位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。
记者:您曾经多次参加学院和学校的运动会和乒乓球比赛,您是特别热爱体育活动吗?
张老师:我喜欢体育的氛围,年轻的时候很热衷体育比赛,甚至会熬夜看比赛,现在慢慢放下了,作为一种爱好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会去关注。平常会去看学生打比赛,给他们加油打气,也可以多认识同学,这也是我和学生另一种交流方式。(编辑/张桂菊 审核/刘思广)